pgview
/CheckIfDuplicatedEmail
/Lang

圖片來源:壹週刊

 

 

香港老牌建築商俊和發展集團,1968年由彭錦俊創立,1993年上市,至今半世紀,員工達6800多名,被譽為長實御用建築商之一,港鐵沙中缐、廣深港高鐵香港段、港珠澳大橋旅檢大樓等大型基建項目都有份建造。

彭錦俊有四名子女,家教甚嚴,星期日與家人飲茶後的節目,就是帶仔女行書局,晚上在家講名人成功故事,教子女做人道理,像打地基一樣,希望為他們打好處世品格基礎。

他的細仔、集團行政總裁兼營運總裁彭一邦接受本刊訪問,分享爸爸對他人生的影響,提到父親在2010年突然離世,對他帶來重大打撃。「突然間失去方向,問自己,我還要留低在公司嗎?留低是為了甚麼?」

經歷傷痛,彭一邦漸漸發現,爸爸留下的,不單是一間建築公司,而是一個可以承傳使命、幫助別人的平台,由太子爺到公司最高領導,他不斷思索做人處事的價值和方法,四年前更創辦附屬於俊和的慈善眾籌平台Lifewire,為有需要病童和罕見病患者籌款,從他們身上,他看見甚麼才最值得留低。

彭一邦(Derrick)健談、直接,很愛説故事,他説爸爸小時候就經常講名人成功故事,講人生道理。

「屋企係佢話事,佢講的就是道理。星期日飲完茶就會去書局,回家就會講以前《明周》寫的成功人物故事,點刻苦耐勞,大家坐在大廳地下,講一個鐘。」

彭一邦父親彭錦俊,是香港老牌建築商俊和發展集團創辦人,由地盤揼石仔做起,白天工作,夜晚苦讀理工建築課程,刻苦耐勞,白手興家的他,明白每個錢咬出來,有血有汗,對子女的教導,絕不放鬆。

「爸爸是一個傳統封建思想的人,屋企食飯唔會開電視,我哋一定會叫爸爸食飯,媽咪食飯,大家食飯,先可以食飯,不會留餸,一粒米都不可以留在飯碗。」

彭錦俊很看重子女的教育,傳統方法,科科具備。「讀書呢,唔同的補習一定安排足,要我哋看好多課外書,放暑假,我哋(每日)三個小時課外書,每個月每個星期寫book report,我阿哥負責改我家姐,我家姐負責改我同阿妹的讀書報告,我老豆好識安排,佢只需改我阿哥個本;又一定要我哋練水,話跌落海都識游上來。」

 

圖片來源:壹週刊


爸爸另類旅行團

即使一家人去玩,也是另類旅行團。「同他去旅行,或者任何地方,永遠不講笑,只會講道理,點樣做好自己,全部圍繞做人的態度、對人的態度、讀書。」

記者聽到有點皺眉,彭一邦也笑說:「其實有時幾難頂,點解同老豆永遠都是講這些冇其他,不會説笑,久而久之,你會慢慢接受,或者你看到自己老豆咁辛苦,會明白佢點解咁教我地,這亦是他對我地愛的表達方式,他不會講,他在這些事情上慢慢表達出來。」

爸爸巨大的身影,一直護蔭着彭氏一家、以至整個俊和集團的福祉,深得同行及員工的尊敬,彭錦俊在2010年因病逝世,享年71歲。

 



守護家族企業

「這事對我好大打擊,我14歲就去左美國,回來時(2001年)26歳,希望多些時間陪爸爸媽咪,亦都唔想我阿爸咁辛苦,咁,突然間我阿爸都走咗,我原先唔想阿爸咁辛苦的理念冇咗,突然間,失去方向,咁我留低是為了甚麼?」

當時彭一邦已在俊和工作了多年,一直有爸爸的指點,爸爸的離世,不僅令彭一邦迷失方向,也大大影響了整個俊和集團的方向,彭氏家族於2014年曾把俊和賣給亞洲聯合基建,兩年後來又買回,重掌家族控制權。

「我回來唔係為錢,我在美國生活非常好,不是賺好多錢,但星期五放工同朋友睇下戲,星期六去籃球場打下波,得閒揸下車去加州Tahoe滑下雪,其實是幾寫意的生活,工作時間亦唔長,究竟我在香港為甚麼而生活呢?」MIT土木及環境工程碩士畢業的他,曾在美國做過三、四年工程顧問,父親離開後,他想過返回美國,重投舒適生活,掙扎了半年,突然想起兒時爸爸的一句話,拉他返回現實之中。

「我細個在美國讀書,有次暑假返港,替香港殘疾人士運動會做義工,做到夜晚一點先回家,好多家長可能會讚,你真是好,咁勤力為社會工作,我阿爸唔係,佢閙我,鬧得好犀利。」

「我有少少同佢鬥氣,大家爭拗起來,一個後生仔,有啲理想,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,仲要被人閙,嘩,做乜鬼呀!」

「他説了一句話:你讀好你的書,做好你應該要做的事,就不只一對手幫人,有一百對手,一千對手幫人。其實他就俾咗公司呢個平台我,我做好自己本業之餘,點樣可以動用這個平台去幫人呢?」

 


慈善眾籌平台

於是,他決定留低,和公司主席兼大哥彭一庭拍住上,更思索自己在俊和的角色和可能性。2014年,他成立附屬俊和的慈善機構Lifewire(護•聯網),為病童及罕見病患者眾籌。

「當時講緊Crowdfunding ,相對比較新的概念,外國Crowdfunding就是做IT產品,香港market太細做唔到。但香港人有愛心,你叫佢捐款,無回報捐款,他們肯的,買物件反而困難。所以我地就嘗試在捐款方面去做,好幸運找到一個好的團隊,過程都辛苦,因為無人認識你,要話俾人聽我地真的做慈善幫人,用了唔少功夫。」

 

圖片來源:壹週刊


Lifewire由於有俊和的支持,省去人力、行政、地方、燈油火蠟等開支,籌到的款項有九成半以上都可以放入捐款,每年舉行很多不同類型的籌款活動,得到不少名人藝人的支持,十二月二日更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慈善跑「愛跑香港仔」,「今次在香港仔跑都是希望大家回味香港的特色,講真我都好少去,對我來説都是有新意的。過程重點是開心、籌款,更重要是給大家知道這些病患者遇到甚麼困難。」

回想與病童接觸的經歷,他頓時感觸起來。

「一開始純粹諗,我幫得人,嘗試幫,但到你見到這些病症時,有個隻腳是扭到一個三角形,要做好幾次手術矯正,原先行唔到路,要跪在地上,到你看到做完手術後病童的笑容,個種感覺,嘩,原來少少錢可以幫到人咁多,個種感覺好難形容,講起我自己都有點激動。」

近年彭一邦接觸不少罕見病人,發覺他們的生命雖然充滿缺陷和限制,但居然可以活得豐盛,令他得到很多啟發。

 


罕見病人的啟發

 

「最近我同一位小朋友朗朗上台唱歌,你看到嗰種活潑,正能量,一般估算,他活到二十幾歲生命就會結束,但仍然好積極面對,我哋好多人,如果知道剩低十多年命、幾年命,心態會點呢?是否仍然會花時間學習讀書?抑或:算啦,放棄啦,唔好諗啦!」9歲的朗朗患有黏多糖症,缺乏分解黏多醣的酵素,影響細胞正常運作,導致心臟、骨骼、關節、呼吸道系統、神經系統等受到破壞。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見病約6000多種,不少是由基因突變或遺傳基因缺陷導致,根據港大最新研究發現,本港每67人便有1人患罕見病,佔人口約1.5%。

「另外一個例子,一個連患了甚麼罕見病都未知的年青人,三年前仍是一個老師,活動自如,有日突然發覺上唔到樓梯,以為自己攰,不知甚麼原因,每日就在衰退之中,由一開始上唔到樓梯,到慢慢坐輪椅,到推唔到輪椅要用電動輪椅,到控制電動輪椅都開始有問題,手腳開始軟,視力開始減退,要帶太陽眼鏡先可以過平常生活,因為光好刺眼,到晚上視力亦都好弱,開始學習盲人手語,學凸字。」患者名叫陳嘉敏,弟弟智障,妹妹亦有特殊學習需要。別人眼中,這可能是無盡的黑夜,但她卻成為別人的祝福。

「你能唔能夠想像一個人,如果由甚麼都有,逐日將你有的取走,你的心態會怎樣?但她會感恩,可以在這個世界享受生存,上山去跳傘,下海去潛水,不停學習,想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鼓勵其他人。」

 


圖片來源:壹週刊

記者問人怎可能會這樣積極面對苦難?他說:「她(指嘉敏)是有信仰的(信耶穌),所以懂得感恩。」記者問他有沒有信耶穌,「我唔知邊個神是真邊個神是假,我做唔到這個決定,可能有一日會做到,這一刻仍然未得。我看到信仰的力量好大,能夠令人想遠好多想闊好多,是一個無比的力量,非常利害,對好多人有正面影響。」

「我想像唔到自己如果經歷這病症時會點,我可能未去到盲走唔到就講算啦,不如而家就走先啦。她這種正面態度有時令自己想,呀,原來我都要對日常生活,處事方式自我檢討。其實,開心唔開心,是用甚麼準則呢?自己擁有的其實是幾珍貴呢?」

 


太子爺的磨煉


身為俊和第二代接班人,由員工眼中的太子爺到逐漸成熟的領導人,去年更正式出任集團行政兼營運總裁,彭一邦坦言中間經歷過很多磨煉與困難,「第二代接手,全公司的同事都叫我太子爺,太子呢樣,太子嗰樣。我最初係落地盤做,不是坐寫字樓,都多謝父親畀機會我係地盤滾,亦面對好多挑戰,同事知道太子爺都唔想同我溝通,第一怕人話擦鞋,第二講錯咩做錯咩可能被人炒。」



彭一邦回想,大家可能是在試驗他的領導能力,有個故事他好深刻,「當時我是一項工程的主管,負責埋清理渠井(污水井),大小便就落到這些井中,有次井入面個泵塞咗,大小便積咗喺度,做唔到工程,第一日叫工人去清理啦,第二日問,未做,第三日,又係未做,如是者成個禮拜都未做,去到最後一日,我話聽日冇人落去做,我做,跟住到聽日,做咗未呀?個個唔出聲,開完早會之後,我就落去做,去到真係有點怯,個井黑麻麻,又細,落到去即刻抽個泵上來,返上來一手都係(糞便),指甲入面都有啡色物體。」



他形容自己坐言起行,喜歡落手落腳做事,「我咁做,希望令身邊的人明白,呢個是講得出做得到的人,有承諾有承擔。」又說曾經孭了不少鑊,「當我哋做緊天水圍西鐵工程時,有些很棘手的事,我願意舉手我來做,亦都有鑊孭,我都去孭。同事好快對你有信心,亦都服你呢個leader,肯跟我一齊去做。」不過又補充一句:「如果不是我(太子爺)身份,都是死先的人。」

 


富二代?普通人?


太子終歸是太子,因着自己的身份,彭一邦明白就算做得幾辛苦,都可能比別人舒服和幸運,但同樣地,就算自己做得幾好幾努力,都可能會受到批評和責難,但他看到勞苦一生的爸爸,已替他作了最好的示範與榜樣,人活着,不僅是為了財富與名譽,而是信念與價值。「留得低的,就是一種信念,一種理念,我地點樣可以繼續幫助別人。你平時去旺角都會撞到我,我搭地鐵,會食魚蛋粉,我就係咁嘅人,以前係咁,現在都是一樣,我唔覺得自己唔係富二代,亦唔覺得自己唔係一個普通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訪問轉載自壹週刊

按此即睇壹週刊訪問Video

 

相關連結

 

「俊和籃神」彭一邦發起慈善「籃神挑戰賽」

 

 

View Comment (0)
You must be a logged in contributor to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