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gview
/CheckIfDuplicatedEmail
/Lang

 

近來天氣變冷,來求診的除了多落枕而頸肩痛的患者;另一種就是頭暈的患者。你有沒有試過頭暈,天旋地轉,連起床都有困難的感覺呢?

中醫把這種病叫作耳眩暈。耳眩暈是因耳竅功能失調引起的眩暈,其臨床特點是:眩暈突然發作,自覺天旋地轉,站立不穩,但神志清楚,多伴有噁心嘔吐、耳鳴耳聾等症狀,屬中醫傳統所論「眩暈」的範疇。是指因邪犯耳竅,或臟腑虛弱,耳竅失養,或痰濁水濕泛溢耳竅所致的以頭暈目眩、耳鳴耳聾、噁心嘔吐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耳部疾病。常被西醫診斷為耳水不平衡,或稱美尼爾氏綜合症。

 

中醫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眩暈一症,與脾虛、腎虛、肝陽上亢及風痰有關,此病好發於青壯年,發病年齡在30至60之間,男女發病無明顯差異。此病與肝脾腎關係最為密切,虛者多在腎與脾,實者多在肝。臨床上。各型之間多有兼雜,腎陰虛者可致髓海空虛,且每兼肝陽上亢,腎陽虛則寒水上泛,脾虛者,氣血不足,又多兼痰濁之邪,肝火上擾又多傷陰。

另外還有一類「耳水不平衡」跟頸有關,骨是一身的支架,頸緊肩痛等跟頸骨關係密切,若頸的生理弧度變直,壓迫血管,便影響氣血通往頭部,氣血不足,當然會暈了。所以患者頭部轉動時,頭暈會加劇。按壓頸後穴位患者多感痠痛。

 

中醫治療方法

治療方向可以針灸配合,內服中藥以補脾祛濕或補陽祛濕等,以針灸治療頸部,及艾灸補足陽氣。臨床上病情多夾雜其他問題,如情緒、更年期等,因此要視乎病者的體質才可對症下藥。一般使用中醫治療都能改善「耳水不平衡」。

發作時要靜卧、戒急躁、清淡低鹽飲食、限制入水量、忌用煙、酒、茶。在間歇期要鼓勵病人鍛練身體,增強體質,注意勞逸調度適當。宜低鹽飲食,禁煙、酒、咖啡及濃茶。因為夜瞓、煙酒過多都會導致肝陽上亢,酒比較濕,容易導致體內濕氣增加而引起耳眩暈。 

 

改善頭暈湯水介紹

天麻川芎魚頭湯

食材:
大魚頭一個、天麻50克、川芎10克、食鹽、蔥、薑、蒜、料酒少許

做法:
1. 用清水洗淨魚頭,除去魚鰓內污物並切為兩邊,天麻洗凈切段用清水泡軟後瀝乾水備用;
2. 燒紅鍋,加入油,爆香薑片,放少許料酒,倒入魚頭,略煎去除腥味,約1至2分鐘後取出待用。
3.  把用料放入鍋內,武火煮滾,後用文火煲1.5小時。

 

 

北芪天麻首烏煲雞湯

食材:
雞1隻、熟地15克、枸杞子18克、天麻10克、紅棗10粒、黃芪15克、何首烏15克、法夏10克、陳皮6克、白朮15克

做法:
把用料放入鍋內,武火煮滾,後用文火煲1.5小時。

主治:
美尼爾氏病

 

 

耳眩暈茶

材料:
天麻3錢、川芎2錢、法夏4錢、白朮4錢、茯苓4錢、生薏仁5錢、陳皮1片、炙甘草2錢、大棗4粒、生薑片4片

 

煮法:
大火煲滾後轉中火煲30分鐘。

功效:
驅風祛濕止暈。每周一至兩次。

 

 

食療介紹

正所謂「腎開竅於耳」,所以補腎的食物對耳仔有益。例如黑豆、芝麻、合桃、天麻、熟地、何首烏、黑木耳等。

 

 

治療眩暈穴位

穴位:風池

穴道位置:
耳後頭枕骨下,髮際內有個凹陷處,屬足少陽膽經。

功用:
本穴有足少陽膽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陽維脈、陽矯脈等四條經脈在此交會。風池是風之池,意思是指世風的凹陷處。風是外感疾病六淫(風寒暑濕燥火)之首,而風為百病之長,所以風池治療一切風病。尤其是治中風特效穴。

 

 

穴位:百會

穴道位置:
此穴位於頭頂的正中央稍後處。將兩耳往頭頂連成一線,從鼻樑往上連線到後腦,兩線交叉的點就是百會穴,屬督脈。

功用:
因多陽脈在此交會,所以能治所有陽經的病。因穴位在頭部,幾乎能治所有頭部的問題。

 

 

穴位:內關

穴道位置:
手伸平,手掌向上,從橫紋正中往手肘方向二吋,約三橫指距離,在二筋之間,介乎尺骨橈骨,握拳時,兩筋之間凹陷明顯,按凹陷處會出現酸脹麻感。

功用:
治暈眩,尤其是血虛所引發的暈眩。

 

 

View Comment (0)
You must be a logged in contributor to comment.